网址:www.hainuozhonggong.com
联系人:孙总
手机:13824311511
固话:0755-25000578
邮箱:814887467@qq.com
地址:深圳市福田区莲花街道深南大道6002号人民大厦10楼西半层
因清运成本高、消纳场所少,建筑垃圾违规运输、随意倾倒等现象屡屡出现,极易引发占用土地、污染环境等连锁负面反应。
随着海南省逐步完善建筑垃圾管理体系,大量建筑垃圾作为 放错位置的资源 ,正在资源化利用过程中实现变废为宝的 逆袭 。
没有水泥砂石大量堆积,没有搅拌车轰鸣作业,在位于海口江东新区的东寨新居二期项目施工现场,工人将预制或半预制好的楼板、楼梯、轻质隔墙板等构件逐一叠加拼装,整个过程如同 搭积木 般既整洁又有序。
房屋构件在工厂里成批、成套的预制,大幅减少了施工现场的污染。 据该项目生产经理介绍,通过采用装配式这一绿色建造方式,项目在施工过程中至少减少了 50% 的建筑垃圾。
推广绿色施工工艺,是海南省遏制建筑垃圾污染的一大举措。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年底,海南省明确采用装配式建造的项目面积约 2280 万平方米,实现建筑垃圾源头减量约 45 万吨。
无机非金属类垃圾、金属类垃圾、混合类垃圾、生活垃圾……在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江东新院区项目施工现场,不时有工人将打包好的建筑垃圾,分类投送至相应的垃圾堆放区。与此同时,该项目采取渣土车辆密闭运输、工地围挡上安装喷淋降尘系统、硬化施工道路等多种举措,确保施工现场干净整洁。
从实施新型建造方式到推广绿色施工,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正积极引导施工企业做好建筑垃圾源头减量工作,并加强在建项目监管,引导施工单位编制建筑垃圾处理方案并报环境卫生主管部门备案。
目前,全省 13 个市县已督促 740 个在建项目编制建筑垃圾处理方案,其中琼海、澄迈、琼中 3 个市县在建项目实现应备案尽备案,源头管控效果逐步体现。
海口住宅项目 时光里 的做法是,让建筑垃圾实现 就地重生 ——在这里,不规则砌块、隔墙板等废料,通过垃圾通道输送至垃圾分拣池。经过就地分类、粉碎处理、回炉再造后,废料摇身一变,成为人行道预制板、防撞墩等各类工程材料。
这一资源化回收再利用的模式,截至目前已让该项目产生的 1632 吨建筑垃圾 变废为宝 ,建筑垃圾总产生量约 280 吨 / 万平方米,远低于理论产生量 500 吨 / 万平方米的标准,实现降低企业成本、减少建筑垃圾排放、控制环境污染的 三赢 。
在昌江,一处占地面积近 9 万平方米的建筑垃圾消纳场,通过 水泥窑 + 混凝土 + 建筑垃圾 处置方式,实现建筑垃圾 100% 资源化循环利用。
在三亚,去年共有 362.5 万吨建筑垃圾被 吞 进资源化利用生产线的巨型机器中,产出一大批机制砂、再生骨料、再生砖、再生装配式建材、再生砂浆、再生混凝土等产品,资源化利用率达 67.84%。
从无处安放到变废为宝,对建筑垃圾的资源化利用,显然是一笔可观的 经济账 环保账 。据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海南省建筑垃圾产生 1307.47 万吨,综合利用 592.76 万吨,资源化综合利用率达 45%。
譬如在一些市县实地调研时发现,部分工作人员对本市县建筑垃圾管理基本情况不掌握、对建筑垃圾管理政策规定不熟悉。 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与此同时,建筑垃圾源头管控和运输监管仍需加强。
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在开展治理建筑垃圾污染环境专项行动中发现,海口江东新区目前仍未设置渣土消纳场,大量工程渣土由施工单位自行协调排放;琼海某项目工地的建筑垃圾甚至需运往海口的临时收纳点进行消纳。
由此导致施工单位为处理建筑垃圾而发愁,建筑垃圾再生利用项目却因找不到足量的建筑垃圾作为产品原料而 饿肚子 。
位于海口秀英区的建筑垃圾再生利用项目,一年可处理 150 万吨以上的建筑废弃物。 但我们去年的实际处理量不超过 5 万吨。 负责建设、运营该项目的企业负责人直言,缺乏原料导致产量不足,项目长期处于亏本运营状态, 希望政府部门进一步加强建筑垃圾全过程管理,同时在税收、金融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目前,海口、三亚、五指山、文昌、东方、澄迈等市县相继印发或正在编制建筑垃圾管理办法,通过加强规划引领,系统规范建筑垃圾治理和资源化利用工作。